top of page

泰迪

  • 最棒的大精靈

  • V粉好朋友

  • 文本顧問

  • ​導演

  • ​我們可愛的象象

泰迪.png

我並不喜歡過生日

  我並不喜歡過生日。

 

  但我這個人有個壞習慣。手上有了把鐵鎚,就覺得什麼都能用它來敲敲看。於是在九週年的時刻,我想著:「我手上只有廣播劇這把槌子,或許能拿來為十週年做點什麼。」

 

  過往的創作幾乎都站在別人的肩膀上,有個很安全穩固的基底讓我可以退到後面一點的位置,當一個文本轉譯者。但這次不一樣。從劇本到表演到後製,我都必須承擔多一點點責任,這對於充滿自我質疑的創作者來說可能不是好事。確定故事走向會是童話寓言時,我又多了過去的自己要面對。

 

  瞎胖的第一部作品也是童話,它笨拙又可笑。我也沒有把它當黑歷史,畢竟它現在還沒被轉成私人影片嘛。

 

  但這次成果夠好嗎?其實真的很不錯吧?至少我對於自己不會做童話風格的劇有比較釋懷。只是當我再度退回聽眾的身份,充滿批判性的泰迪還真是挺兇的。

 

  我這篇打了很久,其實就是在想,我好像對他人很無感。導致這種應該要一一細數名字的文章,我無從下手。你看,多傲慢的人,到現在還沒提到參與的其他人。

 

  我也一直不喜歡煽情。真實的東西最煽情了。於是傲慢的我找到了想做十週年廣播劇的真正原因。因為現實的我做不到,於是寄於作品。創作者用作品說話嘛。但那又不是我的愛,那只是我借用了V粉的愛。看吧,我真的很討厭煽情。

 

  在認識聲音無限跟V粉們之後,我大概是有變柔軟一點吧?你們都是很溫柔的人。於是我在這部作品的某些部分踩了煞車。例如勇者拯救了毛蟲,例如女神的兒時玩伴,例如阿拉丁神燈式的解放。

 

  當然還是對參與計畫的每個人都抱有感謝,只是那樣頒獎典禮般點名式的謝詞,無趣又廉價。於是我擅自訂了一個標準,想特別感謝兩個人。

 

  第一位是擎天的大白,出借錄音室、擔任錄音師、在錄音時提供意見、在錄歌時協助我們這群素人、在後製時給建議、在歌曲混音時幫忙調EQ跟Reverb、在大家休息時彈吉他(?),勞苦功高。

 

  第二位是今年加入瞎胖的新團員Salty(芝嫺),也是這個作品的主要後製。原本應該是會由我來做後製的,但正職與其他作品實在分掉了我不少時間跟心力,於是請Salty幫忙。當初邀請她入團,是看中他對音樂的獨到Sense,而他也做出了令人驚喜的成果,相信有聽劇的各位都對配樂選擇印象深刻。

 

  大家都是抱持著對聲音無限的愛來為這個作品投入心力的。十分感謝就算他們兩位幾乎不認識聲音無限(的成員),依然鼎力相助。

 

  我並不喜歡過生日。不過一個團隊能走十年代表的意義肯定不只是生日。

 

  聲音無限十週年快樂。

bottom of page